韓國飲食文化

出自六年制學程
在2016年11月2日 (三) 09:37由邱申晴對話 |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

跳轉到: 導覽搜尋

飲食文化

韓國料理,又稱韓食、韓國/朝鮮菜、朝鮮料理等,泛指朝鮮民族的飲食文化。韓國料理以清練為主,少油膩,多有辣。並重視滿桌擺盤的協調。韓國料理有著陰陽五行的思想,即「鹹、甜、酸、苦、辣」五味和「紅、綠、白、黑、黃」五色融入菜餚。因此韓國菜擁有非常繽紛的色彩和相當豐富的配菜。

韓國料理中多以米食為主食,除了炊煮熟食的飯之外,另外常伴隨熱湯同食。而冬天,醃製的韓國泡菜是飯桌上常見的配菜,以白菜、蘿蔔、黃瓜等各食材發酵而成。韓國菜量大,小碟供應多,因此通常單人前往可能被餐廳拒絕,單身族都會去街頭常見的咖啡廳。

佐料方面,多用麻油、醬油、鹽、蒜、薑等,尤其大蒜的食用普遍。

烹調方面,由於受氣候影響,必須依季節而有調整。冬天寒冷農作物不興,蔬菜難以生長時必須仰賴泡菜、水泡菜、醬瓜等傳統醃製菜,這些醃製菜通常在入冬前被佐以鹽巴、辣椒等塗抹再放在大甕中存放,現代後有些醃製品改用玻璃罐擺在屋內。